产品分类

Products

新闻中心/ NEWS

我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年两会政协委员对生态文明建设关注高于其它领域

今年两会政协委员对生态文明建设关注高于其它领域

更新时间:2013-04-18      浏览次数:667

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是两个在含义上十分相近的概念,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自然环境包括人类生活的一定的生态环境、生物环境和地下资源环境。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
  
  党的十八大报告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在经历了多年粗放式的发展之后,生态问题正成为中国当下以及未来一段相当长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北京及华东地区近期灰霾天气的增多,普通民众对环境污染关注。本报记者发现,与前些年主要关注经济发展不同,今年两会,政协委员们的提案对生态文明建设关注程度远高于其他领域。
  
  通过制度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政协委员们的关注领域既有大气污染、海洋生态、农田生态建设等宏观问题,又有太湖领域水污染、西南石漠化等区域性微观领域问题。针对近年来日益加速的环境恶化问题,政协提案提出的解决之道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推进法治建设,依靠法治力量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二是通过制度创新的手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依靠法治力量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民革中央在提案中称,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标准,推动现有各种法律的“生态化”调整与改造。与环境保护法相关的宪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等要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常态化提供法律保障。这些法律应该在生态文明的统一目标下保持高度一致。通过法律的“生态化”,加强相关部门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配套和协同作用,使之更好地同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相协同。应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基本国策写入《宪法》,上升为国家意志,使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和国家发展的总体方针之一。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环境和资源法律、法规,抓紧修订《环境保护法》。
  
  在制度创新方面,民革中央在提案中指出,加快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以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污染代价、生产安全成本。加快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边界清晰、权能健全、流转顺畅的资源产权制度。加快资源税费制度创新,以资源保护和节约为宗旨,优化资源税费结构设计,调整水资源费、矿产资源补偿费、耕地征占补偿费的标准。
  
  城镇化亟需一系列配套改革
  
  除了生态文明建设之外,城镇化也成为政协委员们关注的一大热点。多个政协提案涉及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农民市民化等方面问题。
  
  民革中央在提案中称,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日益显现出紧迫性。在充分保障农民自主性的前提下,建立城乡一元化的土地制度,是维护农民利益、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同步推进中国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民建中央在提案中称,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标志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通过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保障农民工享受与城市市民平等的权益和待遇,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民建中央建议,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配套改革和科学规划,把城镇化这一内需“zui大潜力”与改革“zui大红利”有机结合起来。
  
  农工党中央则称,城镇化道路需要金融体系相关配套和创新推动。农工党中央在提案中指出,当前我国城镇化率虽已达到51.27%,但在软环境方面如医疗、金融、教育、服务业等其他配套服务建设上仍然发展水平不高,软环境水平的提升需要金融机构进行大量融资来实现,也就需要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和配套。


 

 

上海纳优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春光路99弄26号504-505室
邮箱:71585182@qq.com
传真:全国统一免费服务热线:400-875-8998
扫一扫关注我们
S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