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Products20世纪以来,改革开放使经济迅猛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尤其是水污染十分突出,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水需求量的增长,水污染与水供需之间的矛盾也日趋尖锐。十八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的理念。而在环保低标准之上,恐怕永远难以建成“美丽中国”。
水脏了,水少了,水混了,以及在某些时候水多了,已然在中国使得一般人都能感觉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是生存本身的严重问题。中国的江河湖泊、水库及饮水工程、地下水、海洋长期处于被污染状态,导致人们生存所必需的合格饮用水源日益匮乏;饮用水污染和因水污染造成的粮食蔬果和水产品等食品的污染等,还导致了患病和死亡的增多。
水质监测任重道远 行业前景被看好
水是生命之源,然而,当前许多河流、江流、湖泊、海洋等的水质已经变黑变臭,甚至地下水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已不能直接饮用或直接用以工农业生产。要全面治理水污染和利用水资源,水质监测成为*的环节。
据环境监测,全国每天约有1亿吨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35个重点湖泊中,有17个被严重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以上城镇的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
我国的水污染监测,标准局限于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氨氮含量、PH值等指标。而近些年来,由于工业化的大规模扩张,出现了有机化学物和重金属等危害更大的新型污染物,但相关的环保标准并未及时“更新”,导致这些有毒有害物质逃脱了政策法律的管制,许多企业得以“合法”地排放这类危险物质,而面对污染,民众却无处申诉。
在水体污染防治工作中,水质监测工作是污染预警、污染物监测和治理效果评定的重要手段,已受到环保部门的重视。作为连续性监测工具的水质在线监测仪器承担着提供准确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的责任,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已经形成一套有自主特色的体系,其中水质监测行业前景也被十分看好。
北京公布水质信息却遭质疑
年初的自来水安全事件引得全社会密切关注,也许正是因为事态发展形成了舆论对政府完善建设公信力制度的倒逼压力,住建部于1月10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供水企业于2013年年底前建立水质信息公布制度,加快水质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从1月15日开始,北京市将网上公布自来水水质信息,每季度*个月的15日公布上一季度的水质信息。相比于复杂的水质数据,市民看重的更是直观感受。此外,民众的怀疑情绪还源于对*单方面公开数据的不信任。
事实上,引发公众质疑的,其实并非水质信息公布本身,而是“全部达标”这一近乎的水质数据,让公众受宠若惊到难以置信。客观的说,公众当然有提出质疑的权利,但怀疑同样不能毫无依据,假如仅仅是因为不信任,便认为公布的数据中必有猫腻,以致对公示的水质达标数据无端怀疑,的确也有些说不过去。
其实,客观的数据因与民众主观的感受不相匹配而被无端质疑,这样类似的情形并不鲜见。此前的空气质量指标,就因与公众的切身感受有很大的差距,而难以获得公众的信赖。例如,空气质量监测点的选择,究竟是选在公园绿地,还是居民小区,得出的数据与主观感受自然不同。
提高环保标准建设美丽中国
中国严重的水污染现状,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环保的低标准。这种低标准,掩盖了触目惊心的水污染真相,使得政府部门在水污染的现实面前毫无压力感。不仅如此,这种低标准,甚至成就了地方环境治理的政绩,例如某省曾经宣布说,该省的重点污染河流近95%达标,但如果问问生活在这些河流旁的地方民众,会有多少人认同这样的“达标”?
低标准下的水污染真相被掩盖,对公众也是一种麻痹。由于对具体细节不知情,公众对水污染的情况以及对自身健康的戕害浑然不觉。因此对于水污染的治理,难以形成强大的、持之不懈的公众舆论,在外部形成推动污染治理的压力。
结语:十八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的理念。而在环保低标准之上,恐怕永远难以建成“美丽中国”。低标准之上的“美丽”,只能是数字的美丽,与自然生态无关,与民众健康无关,如果我们沉迷在这样的“美丽”中,只能是年复一年的自我麻醉,与此同时,环境的危机,却在日复一日地迅速累积,zui后总爆发。
(来源:中国环保设备展览网)
文章链接:中国环保设备展览网 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75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