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Products 发改委相关官员日前透露,《中国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即将出台,这是一个全国统一推行的、自愿性的低碳产品认证制度。“什么是低碳产品?如果这个认证管理办法出台,也就意味着消费者可以有参考的依据,从而在购买商品时用自己的行为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在获知这一消息后,北京一家消费者维权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了在企业中更好地普及低碳技术,发改委相关官员表示,在出台认证管理办法的同时,还将发布相关技术支撑文件,编制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实施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开发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大功率风能发电、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地热发电、海洋能发电、智能及绿色电网、新能源汽车和储电技术等关键低碳技术。
与政策同行的是资金安排。据了解,近年来,财政部门已陆续出台30多项财税制度和办法,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中央财政累计安排3380多亿元资金,加上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带动社会投入上万亿元,共同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在政策和资金“双管齐下”的局面下,节能减排已不仅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还包含着庞大的商机。
财政奖励、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政策措施,大力支持节能服务公司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进行节能改造,截至目前已有3900多家节能服务公司登记注册,年产值近1300亿元。
节能减排是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体现,不仅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努力,还要依靠全社会的推动。
近期,国家相关部门公布了近年来中央财政在节能减排方面投入的资金,并拟出台政策,通过低碳产品认证等办法,推动企业节能减排。
作为推动企业履责的另一支外部力量,消费者群体希望,市场上的产品能够清晰地显示企业减排和碳排放水平,消费者可以通过产品的选择“倒逼”企业履责。
2011年,我国企业继续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取得了新的进展。但受制于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节能减排总体目标任务的完成低于事先的规划。这意味着“十二五”后4年节能减排形势更加严峻。标准化作为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必将承担更多更重的工作任务。
建立标准化体系是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的基础。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的标准化工作,效果才能更明显。
建立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为主要内容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发挥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作用,使广大企业借助技术标准的推广,提高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市场竞争能力。根据企业能耗和污染物规模,确定监控管理和科技服务主体,引进标准和*标准,协助企业完成生产技术改造,加快节能减排标准化技术研发与推广。
会同财政部门,加大节能减排标准化科技投入力度,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标准研发中心建设,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安排上将其列为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下大力气解决节能减排的技术制约问题。
开展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通过专业工程试验室制定专业标准,优化、转化落后生产方式,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加快系统化集成平台的研究与建设,有重点地选择和推动一批实用性节能减排技术标准关键技术的研究。
标准化执行是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保障。我国应从技术节能、管理节能、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废物循环利用等环节入手,帮助企业建立科学适用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形成强有力的标准化管理格局。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把节能减排目标和任务以标准化方式逐级分解到各级组织,并加大执行标准的力度,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指标实现。
标准化工作的主体是企业,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关键是要强化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要采取措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化工作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制定标准的主体、宣传标准化工作的主体、贯彻和实施标准的主体,转变粗放式生产方式。发挥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组织有条件的企业申请参与国家节能减排标准的制定工作,调动企业和有关科研机构参与企业标准制定的积极性。鼓励引导企业加大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推动自主创新,鼓励将自主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减排技术制定为标准,加快节能减排创新技术成果向标准转化的步伐。
企业还应不断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为此,能源标准化工作要做好以下具体工作:一是健全节能标准体系,提高节能专业标准覆盖率。广泛了解掌握国内外能源标准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节能标准的制修订提供科学的依据。二是对主管能源标准化的领导和专职工作人员,以及主要耗能岗位的操作工人,分别进行培训,开展岗位练兵,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各企业及有关单位的有力支持。企业在节能减排标准工作中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和完善企业相应的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加强对企业节能减排标准的统一组织、协调,共同推进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来源:中国环保设备展览网)
文章链接:中国环保设备展览网 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74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