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A检测模体先借助X射线管产生X射线,当这些射线穿透人体或者检测模体时,不同组织或结构对X射线有着各异的吸收程度。比如,骨骼由于密度较高,会吸收较多X射线;而血管等相对柔软的组织吸收量则较少。随后,穿过被检对象的X射线会被探测器(像平板探测器或者影像增强器)所接收,并进一步转化为电信号。
数字图像处理核心环节:在获取到初始的X射线图像之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减影操作。具体而言,会将注入造影剂之前的原始图像设为蒙片,再把注入造影剂后的造影像与之进行相减处理。由于两幅图像中背景部分(即非血管区域)基本保持一致,相减后这部分就被去除掉了,从而突出显示了充满造影剂的血管影像,实现对特定结构的清晰成像。
多参数检测功能实现:检测模体内通常集成了多种特殊的结构与材料,能够模拟不同的临床场景以及生理特征。通过这样的设计,它可以对DSA系统的动态范围、空间分辨力、低对比度线性、减影性能、血管细节成像性能、几何畸变等多项关键性能指标进行准确检测。例如,有的模体配备了独特的行走机构,能够半自动地完成模块减影功能,方便操作人员在安全距离外通过挤压气囊来推动插件模块在照射场中移动,以此实现遥控操作下的减影过程。
DSA检测模体的测定步骤:
1.准备阶段
-选择合适的模体:根据具体的检测需求,选择具有相应功能的DSA性能模体。这些模体通常可以检查对比度范围、分辨率、线性度、一致性、放大器动态范围、匹配准确度和减影有效性等性能指标,并且能够定量测量高和低对比度空间分辨率。
-设置检测几何条件:将模体按照要求放置在合适的位置。
2.进行各项性能测试
-高对比度分辨力测试:把高对比度分辨力测试卡紧贴在影像接收器的入射屏或放在诊断床上,并让显示器中测试卡的线条影像与扫描线的方向成45°夹角。然后在影像接收器最大的视野尺寸下,设定帧率为15fps,以普通剂量自动条件或常用透视条件进行透视,观察并记录结果。
-低对比度分辨力测试:使用专门的低对比度分辨力测试模体,按照特定的操作流程和参数设置进行测试,以评估系统对低对比度结构的识别能力。
-其他性能指标测试:利用模体的独特设计,如行走机构实现的半自动模块减影功能等,检测DSA系统的动态范围、空间分辨力、低对比度线性、减影性能、血管细节成像性能、几何畸变等性能指标。
3.数据记录与分析
-在每个测试过程中,准确记录相关的数据和图像信息。例如,在测量空气比释动能率时,要记录不同条件下的值;在进行分辨力测试时,记录能够清晰识别的最小细节等信息。
-根据记录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对DSA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